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当今的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当前我们幸福生活的背后有一群默默付出的人们,他们是守护民族的英雄。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抗美援朝战士,这群曾经的年轻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保家卫国,奔赴朝鲜战场,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要向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致敬。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有两个肚脐眼,一个是刺刀捅的
1952年8月,年仅24岁的辽宁锦州人蒋庆泉随部队北上奔赴朝鲜战场作战。
(抗美援朝老战士蒋庆泉老人,图源于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
年轻的他一腔热血,却并不知道战场上等待着自己的是什么。
蒋庆泉的心中没有丝毫胆怯,“我们参战就是要为保卫胜利果实,保卫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庆泉和战友们走铁桥过江,来到了被称为“绞肉机”的朝鲜战场。
蒋庆泉刚到朝鲜被分到200团,到了三八线时又到201团担任步行机员。
1953年3月末,战斗中,蒋庆泉给重伤的连长找来担架,继续回撤,突然斜刺里冲出美军。
一名美兵端着刺刀扎进了蒋庆泉的肚子,鲜血染红了棉服。
蒋庆泉顺势撕下半件棉袄缠在手上,与美兵争夺刺刀,另一只手用步话机的天线直扎美兵眼睛。
美兵一躲,和蒋庆泉双双跌倒在沟里,两人摔来摔去进行肉搏,人高马大的美兵没有占到便宜,却被矮他一头的蒋庆泉牢牢锁住。
美兵就地一轱辘,拽脱了死死咬住他的蒋庆泉的几颗牙齿。
蒋庆泉被刺刀留下的疤痕至今清晰可见,他笑称自己有两个肚脐眼,牙齿也早早脱落。
女战士回忆惨烈的上甘岭战斗:平均1秒钟有6发炮弹
在抗美援朝战争历程中,为公众所熟知的便是上甘岭战斗。作为上甘岭战斗一线唯一的“女战士”柳岳继,她在战场上的英姿被拍摄下来,事迹被《解放军报》报道,被誉为上甘岭的“百灵鸟”。
1950年4月,柳岳继完成了她的儿时梦想——参军,那时她才15岁。当时的她不顾家里人的反对,毅然参军。
(当时军队里的生活,图源于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拍摄)
回想当年自己执意参军的倔强,柳岳继表示,一个人活着不只要为自己,也要为了国家。真正到前线去的女兵,只有柳岳继一个人,部队里为她传着一句话,“阵地上来了花木兰。”
1952年10月14日,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打响。“那一天,突然炮声不断地打,平均一秒钟有6发炮弹。”柳岳继回忆。130团团长东传钧下令,让文工团的三位同志柳岳继、王子毅、陈惠霖后撤。“让我们回去?碰上了大仗还后撤,哪有这道理?”柳岳继和其他两人坚决不走。她帮助战士在衣服后面写上名字、年龄、家庭住址,把他们的东西都包起来,做好标记。
上甘岭一战非常得艰苦,给年轻的柳岳继烙下了深刻的回忆。
(抗美援朝柳岳继老人,图源于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
战役结束后,柳岳继因无畏面对强敌,克服重重艰难困苦的表现被评为三等功。她在战场上留下的照片经过军史馆的宣传,流传到全国。今天的柳岳继仍然以自己在抗美援朝战场亲历的故事,向一代又一代人诠释着家国情怀、民族责任与军人担当。
上述介绍的两位最可爱的人,他们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王芳的原型,他们用亲身的经历告诉我们,战争非常艰巨,当代和平来之不易。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71年前,他们从鸭绿江畔出发,一步步向战场走去。
这些志愿军老战士们,他们知道这一去山高路远,知道这一去枪林弹雨,知道这一去可能壮士难还,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许不太知道他们,但是这些老人他们的精神和付出不应该被遗忘,我们通过向抗美援朝老兵致敬,改善老兵生活,提高社会地位,增强其军人荣誉感。
项目通过向2000名抗美援朝老兵致敬,并发放致敬礼金1800元/年,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晚年生活幸福感,获得社会关爱和认可。并通过挖掘及记录30个老兵的英雄事迹,进行英雄致敬传播,增强其军人荣誉感。此外,通过致敬教育对抗美援朝老兵、英雄事迹、抗美援朝历史等新媒体宣传倡导,让社会公众了解抗美援朝老兵,铭记历史,尊崇英雄,珍视和平。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
可关注微博 @老兵回家
或者微信公众号【龙越慈善】
—————-支持我们—————-
户名: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
开户行:建行深圳园博园支行
银行账号:4420 1009 4000 5251 2652 (备注“致敬抗美援朝老战士计划”)
支付宝账号:szlywb@sina.com (备注“致敬抗美援朝老战士计划”)
—————-联系我们—————-
电话:0755-82854434
微信:lbhjzl(搜索添加客服微信)
官方邮箱:service@szlongyu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