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位抗战英魂回家”项目| 2019年6月简报】
浏览:3,301 次
2019-07-18 11:35:12

抗日英雄贾俊优陵墓修缮
广西贵港市山北乡贾俊优墓地自2019年5月3日开工建设以来,各项施工如期开展,有序进行。 目前墓地主体雏形已成。 预计6月底完成主碑,后土碑,生平简介碑以及护栏石雕构件的雕刻加工,7月上旬完成安装;7月中下旬进行堆砌挡土护坡及坟堂平台回填土方;8月中旬可完成捐款功德碑基座,墙体施工及功德碑雕刻,安装等工作。
△贾俊优墓地主体雏形

△堆砌挡土护坡及坟堂平台回填土方施工现场

△碑体雕刻成品

他们是我们的父辈,我们来带他们回家
2018年,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让每位英魂回家”项目组联合湖南老兵之家、怀化市抗战文化保护志愿者协会、怀化市辰溪县关爱老兵志愿者协会,以及当地政府、村委会一起,发起“为辰溪英烈建家园”公益项目,开始对这些烈士进行遗骸的起殓、收集与DNA鉴定,为他们寻找家人,并修建烈士陵园。 湖南怀化辰溪枣子林遗骸收殓项目正式结束,两期四次一共收殓抗战英烈遗骸529具,采样461具,无法采样68具,接下来是将样品送往上海复旦大学做DNA鉴定寻亲,抗战陵园规划建设筹备工作已经启动。 此次是枣子林最后一次遗骸收殓,6月21日,工作人员早早便来到目的地,同往常一样,先来到暂厝英烈的地方对英烈进行祭拜,按照当地规矩上香,向英烈致敬。


△用心收殓遗骸的工作人员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陈靓教授以及她的团队来到暂厝的地方,将我们收殓的遗骸进行采样,每具遗骸都需要通过分析,选取合适的地方进行取样,“尽可能每一具都能采集到样品,这样才会有希望帮他们找到家人。”△专家对收殓遗骸进行采样
采样的过程中,考古专家根据遗骸推测年龄,我们听到最多是就是“这具年龄在17岁到19岁之间,这具年龄在20岁到24岁之间”,这个阶段的遗骸是最多的。△专家对收殓遗骸进行年龄推测
花一样的年龄,正青春的年纪便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这片土地,当年为了守护民族,抛头颅,洒热血,而今却静静的躺在林子中,无人问津,家人也未能得到任何消息,哪怕是牺牲的噩耗。 战争早就结束了,可是他们,却未能回家。 遗骸收殓结束后,原址的陵园建设将启动,愿每个为国捐躯的士兵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得到应有的荣耀和有尊严的安葬,承载着人性与爱的精神,传承给未来的每一代。你我共同努力,让因战争支离破碎的家庭得到完整,让每位抗战英魂回家!
寻找原籍陕西户县秦渡镇抗战英烈樊餘庆的后人
最近,贵州关怀老兵志愿者团队在山区发现这位陕籍抗日殉职的军人墓。
△原籍陕西户县秦渡镇抗战英烈樊餘庆的墓地
樊餘庆,生于1911年10月14日,1935年于南京丁家桥的军校辎重科第二期毕业,1940年5月25日,经遵义北大桥镇,因路途崎岖泥泞,司机失慎,不幸牺牲。从碑文看,樊餘庆有个儿子,名叫樊望麓,推算年龄应在85岁左右,妻子田氏盛清江苏镇江人。 这座坟墓的碑文记载: 烈士名字是樊餘(yú)庆(号济生),陕西长安秦渡镇人氏、少校科员,1935年从陆军交辎学校(交通运输学校)辎重科第二期毕业,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五月,樊餘庆因公从贵阳携家眷赴渝(重庆为当时国民政府首都),途经遵义市北大桥镇(现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时,发生车祸牺牲。立碑人为烈士的妻子田盛清、江苏镇江人。抗战期间,遵义市为美国的援华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昆明到"陪都"重庆必经之地。
△原籍陕西户县秦渡镇抗战英烈樊餘庆坟墓的碑文
消息发出后,我们立刻建立微信工作社群——寻找陆军少校樊餘庆亲人项目。6月12日,有位姓樊的女士与我们联系了,她是遵义人,她说已经在全国樊姓家族群里转发了。如果陕西樊姓家族群能大量转发,可能会有效果。



—————-了解“让每位抗战英魂回家项目”—————-
战火已远,胜利的旗帜已经彪炳日月,但吹响胜利的号角的英雄们,还在游荡,我们虔诚地跋涉在曾经他们倒下的地方,长出了荒草的战场,小心翼翼地触碰到他们的灵魂,为他们寻找可能依旧在等待的亲人。 魂归故土,无论前路如何漫长。国家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个体之于国家的责任;国家的担当,也是每一个个体之于国家应有的担当。如果您想了解更多:
可关注微博 @遗骸回家
或者微信公众号“英魂回家”

—————-支持我们—————-
户名: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
开户行:建行深圳园博园支行
银行账号:4420 1009 4000 5251 2652 (备注“让抗战英魂回家项目”)
支付宝账号:szlywb@sina.com (备注“让抗战英魂回家项目”)
—————-联系我们—————-
电话:0755-82854434
官方邮箱:service@szlongyu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