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抗战老兵油宏熙:“中国必胜,是我最坚定的信念!”
浏览:2,930 次
2020-06-02 11:59:31

01 少年油宏熙:“要学日语,抓住俘虏就可以审问了!”
1937年,17岁的油宏熙受沈鸿烈(1931—1937年,沈鸿烈担任青岛市市长,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号召所鼓舞,考入当时在山东成立的中学。七七事变后,日军疯狂入侵山东,大批沦陷区的学校师生坚决不接受奴役教育,纷纷奔向大后方。为了能让学生继续完成学业,储存国家后备力量,当时的教育部在大后方设立国立中学以收容流亡学生。国立中学施行贷金制度,国家出钱让学生有学上、有衣穿、有饭吃。“学校管吃饭,在那个年代是解决温饱问题的好地方。”油宏熙曾说。 1937 年 9 月,山东省教育厅计划山东省公立中学向西撤退,12 月间设河南许昌、方城为全体师生集合点,继遵教育部令成立国立湖北中学,设校址为湖北(汉江畔)的郧阳、均县。就这样,油宏熙随着学校南下到湖北郧阳,驻扎在孔庙,他清楚记得学校当时的口号是:国将不国,学之何用。“我和所有学生一样,倍受鼓舞。后来得知黄埔军校招生,没有犹豫就和伙伴朱松平一起去了武汉。” 因为在学校时是“管吃”的,两个年轻人身上都没有什么钱,捱到最后,朱松平已是身无分文,油宏熙拿出自己最后仅存的两块钱,分给朱松平一块,一起度过艰难的时光。 那时是1938年,顺利抵达武汉后,遇到战干团(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正在招人,两人均被录取,得知还是“管饭”,“我们还很年轻,高高兴兴地背着行李就去了。”油宏熙在军校时的照片
02 军人油宏熙:“中国必胜是坚定的信念!”
油宏熙从台儿庄大捷西北军部队的中学同学处,得知第30军军长吉鸿昌有一句对联——革命的请进来,不革命的滚出去。正是这句话,让他和伙伴朱松平决定跟随第30军打日本人。 昔日形影不离的两人,油宏熙被分进第31师,在师参谋处任参谋后调到师部特务连任排长,朱松平被分进第27师,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赶走日本人,他们在时代的洪流中各奔天涯,谁知,从此再没能知晓对方的下落。 武汉失守后,国民党迁都重庆,1942年,油宏熙随部队行军到重庆以保卫政府,驻扎在石牌最前线,那时的他被调任师直属搜索连,任副连长,之后调任师防毒连,任代理连长。

03 晚年油宏熙:“旅游与书法,是我的新朋友。”
生活危机四伏,油宏熙一直记得,在山东籍黄埔13期的同学秘密告知自己,因被上级误认为中共地下党员将被处理时,他内心涌动的愤懑与恐慌。镇定过后,他借口生病回到四川德阳,与中学校友,中共地下党员曹立生取得联系,在其提示下,注意起当时四川的哥老会以及国军留守处部队,不想,这竟为他后来投诚后保留原职埋下伏笔。

油宏熙手记与墨宝

追忆油宏熙爷爷二三事
@辽宁志愿者 大学生曾在社会实践中探访油老,老人回答大连海事大学学生提问时说:“绝不后悔当兵!”回答东北林业大学学生提问时说:“你不当兵我不当兵,谁来保卫国家?!”



感谢关爱抗战老兵辽宁志愿团!
· END ·
文字素材:洪玮蔓
图片素材:吴双
编辑:克里斯蒂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