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抗战老兵宋文芳
浏览:1,997 次 2016-08-10 15:28:26
1 宋文芳,男,1920年正月生。 1942年在吕望(属蒙城)参军,加入汤恩伯第31集团军挺进第五纵队迫击炮连3班,担任炮兵,司令廖运升。 1942年,在吕望(属蒙城县),宋文芳所在的游击队部被编入汤恩伯的第31集团军鲁苏豫皖边区挺进第五纵队 廖运升任少将司令 ,宋文芳也被编入迫击炮连3班。 宋文芳说:每门迫击炮重约二、三十斤,有炮筒和炮盘,炮筒是圆铁筒,炮盘是一尺半见方的铁板,这两样行军时由士兵扛着或背着。一发炮弹有七、八斤重,一个木箱装两颗炮弹,土兵们用扁担挑着,每个人挑四箱。一天早晨,部队从凤台出发,步行100多里,于傍晚到了怀远的河溜集。日军就驻扎在河对岸的蚌埠,待第二天黎明,部队朝对岸“南小山”的日军后防进行了炮轰。 1943年,第五挺进队改为117师,配属92军,师长还是廖运升。1944年四、五月间,日军十三师团一个联队,和汪伪军三个团,在炮兵、骑兵、空军的配合下,向田家庵、寿县一带集结,经正阳关沿沙河向颍上、阜阳进犯。时92军军长兼阜阳警备司令廖运泽,立即部署兵力,派廖运升带部队配合作战。宋文芳随部队不分昼夜攻袭日伪军各据点,经过20多天战斗,先后收复颍上、蒙城等地。 1945年8月,日军投降。117师奉命到徐州接降日军,并作为卫戍部队驻防徐州,宋文芳随部队扎营在运粮河北岸的韩庄一带。1946年二、三月间,宋文芳身上慢慢长满疥疮,奇痒难忍,越挖越痒,且还流脓水,医生说是日军所放“毒瓦斯”所致。当时医院患者爆满,多数是受伤的百姓。宋文芳在河南岸的团部医院,治疗数月无效,后被送往蚌埠门台子医院,治疗一年多才见好转。于1947年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