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3,172 次
2016-08-10 15:52:21

王国新,男,1925年7月生
民国31年(1942年)10月11日,在太和县旧县五里庙参军
不对番号:第一战区15军暂编55师1团3营机枪3连2排3班
职务:副班长
部队战友:孙历清(闫庙乡孙庄)胡素义(闫庙乡胡小庄) 陈友明(赵集乡付菜园)郑国新(轩集郑营)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双十节的第二天(十月十一日),在一次上学的路上(一说在地里干农活),虚龄18岁的王国新被抓了壮丁,拉到附近的赵集池庄,再捆着送到太和旧县五里庙收兵处。当官的说,到那以后日子好得很,结果去了不让吃饭。王国新天天气,哭哭啼啼的。主任是王国新的表叔,姓齐。过了年(春节),到二月二,换了衣服(军装),就开始往东,经涡阳到蒙城,在离蒙城约七里地的一个叫张村铺的地方加入了国民党的正规部队,当了一名步兵。部队番号是:国民革命军第31集团军暂编55师第一团三营机枪三连二排三班,因班长是老乡太和人,王国新不久就当了副班长。老人现在能记得:司令员汤恩伯,副司令王仲廉,师长李守正(河北人),团长国志英(河北人,注:太和郭庙老兵隋兰瑞回忆说是国纪英),营长高云渠(译音),连长张廷【ting,四声】泰(河北人),排长杨长星,班长郭登宽(太和县人,王国新喊舅)。老人说,55师是独立师,没打过败仗,主要是保护王仲廉的司令部的。老人还说,王仲廉带三个军,13军、85军和68军。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二月后,王国新所在部队驻防在离蒙城东面15里张村铺附近,住了几个月。“由于离家近,期间我请假回了趟家,那时人穷,一路上我捡拾破烂带着。到了家,家里也住满了部队,是85军的人,都是新兵,团长叫王刚。我在家呆了三天,当时小弟弟才7岁。”后来,王国新所在的团驻防在萧县王仲廉司令老家附近,那是一个三不管的地方,住了三天日军就打过来了。“我们在萧县附近和日军接上了火,我们团长很会打仗,我们第一仗就打了日军的伏击战。那天是阴天,我们趴在预设阵地内等待日军,日军飞机扔炸弹扔在了我们七个人中间,但没有炸,也是我命大。七八点钟的时候,日军步兵过来了,我们堵截,第一批上去一个营,‘呼啦’就下来了,又让我们三营上,这回可以,打退了日军的进攻,日伪军1000多人给消灭完了。当时我是重机枪手。可没想到,日军吃了亏,又派来很多援军,而且武器装备精良,我们团无法抵抗,只能边撤边打,一直撤到了江苏和安徽的交界处的一个地方,还联系上了共产党的部队,合作一起阻击日军。在这一带一直到处打游击。”老人记得一直都是打胜仗,天天打仗,走到哪打到哪,但战斗经历回忆不起来了,日军投降后,部队从北潼关返回来,到郑州接收日军营地。部队收缴日军的马就给杀吃了,收缴的食物要先拿动物做实验,没毒再给士兵吃。
致谢:
2016年度致敬礼金定捐:俞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