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1,607 次
2016-08-16 16:38:35

陈三保 ,男, 1924年12月生
主要经历:14岁参加了叶挺的新四军,做了3年侦察兵,1941年皖南事变,突围后余部解散,1943年,为了逃鬼子伕,参加了皖南迎江游击大队警卫连。
民国二十八年(1939),日本人打到茅坦,在香山和汀州据点,我们被迫去逃难,当时杜卫栋当保长,政策规定只有18岁的人才能发难民证,有难民证才能领到救济,我只有15岁(虚龄)没有难民证,家里也没有钱买,保长看我们可怜,就发了一个难民证给我,没有写年龄,那年鬼子和国军在茅坦的陈家大山沿线一直到打鼓山几十里的战线作战,在逃难的途中,时时有炮弹嗖嗖的飞过在不远处爆炸我和家人在低岭走散了,就跟人跑到九华山下得庙前,遇到2个当和尚的家乡人,他们把我带到国民党114师,让我当兵,连长看我年龄小,不肯要我,让伙夫给我装了三斤米,把我打发走,走到青阳石板桥,遇到三个共产党,看我在吃米,就问米哪来的,我说是国民党军队给的,嫌我年龄小不让当兵,他们问我愿不愿意当游击队,我说我乌烟枪拿不动,他们说可以干别的。他们把我带到青阳朱备,刚好遇到一个国军的伙夫拔老百姓的萝卜,老百姓要他们给钱,伙夫说没钱,吵了几句,那个农人今天就算了,以后不许拔,第二天,伙夫又来了,还带了4个兵,我们领头的队长和他们理论,说国军不能白白拿老百姓的东西,要给钱,4个当兵的就把我们队长抓走了,在五溪给枪毙了,另外2个人看形势不好就带着我离开了,走了130里路,赶到泾县军部,向部队报告了情况,当时的部队是新五军(新四军?),叶挺是军长,刘奎是游击队总司令,当王主任看到我时,说我太小,不能打仗,也不想要,叶挺军长说小有小的好处,他说我看起来很精(聪明),又有难民证,就问我愿不愿意当侦察兵,我不懂,就问“老爷”是干什么?叶挺举起文明棍作势要打,对我说,在部队不允许叫老爷,只能叫“首长”下次还叫老爷就真要挨打了。然后问我知不知道什么叫“探子”我说知道,那就是“侦察兵”,主要任务是摸清日军、国民党的乡公所、碉堡、部队的驻扎情况,路近的一个月汇报一次,路远的一个半月汇报一次,其他人的津贴是每月8块,侦察兵每月8块五,第二天一次性给了半年津贴52块。叶挺军长对我提了2个要求:1、平时要饭,要不到才能动用津贴,不许抢劫,如果发现立即枪毙;2、平时不许洗脸不许洗澡.,身上脏才好侦察。从此我就开始了侦察兵的任务,一共做了叶挺军长三年的侦察兵。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的突然袭击。我们英勇抗击,2天后,项英在蜜蜂洞被炸?叶挺被抓,12日晚,王主任指挥我们小部分突围,后来在淠岭(音)集中,共378人,其中我最小。王主任调查我们有多少人有文化,结果42人有文化,包括20人不会写字的,王主任就让他们给我们写证明书,要我们保管好,等到将来通知归队。部队就地解散。
1941年1月26日,我回到茅坦,遇到日本人大肆搜捕抗日分子,我从外地回来,是审查对象,情急之下我只好把胸章、团章、证明书都藏在庙里的香炉底下,鬼子把我抓去,把我的头拨过来拨过去,又把我手掌撇了几下仔细看,我当时不明白,后来有人告诉我,如果我当过兵,会戴大檐帽,头上会有一个帽圈,拿过枪,手掌会有不一样的老茧,常打枪,手上会有枪油洗不掉。因为我在叶挺的部队里当了三年侦察兵,也就是当了三年要饭的,没有帽圈,也没拿过枪,手上没有枪油,躲过一劫。只是可惜,我的那些当兵的证据后来都丢了。
“下掉敌人的“耳朵”
1943年2月,杜保长要拉鬼子伕,我不去,被文明棍打的要死,就连夜逃走了,在铜陵明山加入皖南游击大队警卫连,早上报名,晚上打仗,战斗的目标是端掉大通大祠角的鬼子碉堡,游击队没有机枪,每个人只有步枪和十几颗手榴弹,端掉碉堡非常困难,而且附近有鬼子驻兵,能很快增援,正一筹莫展时,我看到碉堡有用于联系的电话线,当年的电话线是钢丝,很结实,我问大队长陈登明有没有剪子,他问干什么,我说要下掉敌人的“耳朵”,剪断鬼子的电话线,鬼子就不能和驻地及时联系,我们就能集中火力端掉碉堡。大队长说这个点子好,就把乡长老婆做衣服的剪刀借来了,让2个战士拽住电话线2端,我有剪子剪,费了很大气力剪断电话线,“碉堡”成了聋子,我们用手榴弹炸开了碉堡,干掉3个鬼子,缴获6个钢盔,一挺机枪。
荷塘藏身
第二天,驻地的4000多日本鬼子包围明山,我们警卫连168人撤退,准备到茅坦镇打游击,在乌月塘遇到鬼子部队,这是圩区,圩里除了田就是水,无处可躲,大队长陈登明情急之下问大家有没有办法避开鬼子,如果避不开,肯定死路一条。大家沉默一片,心里非常焦急,我看到圩里长了一片一片荷叶,想到一个办法,报告大队长,陈登明听完我说的,拍拍我的脑袋说,小鬼真聪明,于是100多人全下到荷塘里,每人折一支长长的荷叶梗子,撇一段放在嘴里,沉到水底,上端留一个呼吸口,一支手捏住鼻子,一只手把荷叶擎在水面上,于是大家分散在 荷塘的各个角落(中间水深,人在水里站不稳,鬼子有一个习惯,每次经过都向水中央放几枪)。我们没藏好多长时间,鬼子的部队就经过了,他们朝荷塘中间放了几枪,我们在岸边的水里躲过了一劫。过了几天,我被调到大队部,在戴明富家,陈登明要我当事务长,我连忙摆手说不行,我说不识字,不会记账,这时队长的老婆从里屋出来说,小鬼,你们队长这是要培养你,不当事务长就不能培养你进步,部队的规定,你不会记账,我可以帮你。于是我同意了。
连环榴弹炸碉堡
1944年攻打南陵县城,连长是周青、营长吴文岁,我是事务长,打仗之前,上面给了我350块钱,买了一口猪给部队战士吃,这是打大战的惯例。吃完就奔赴前线,南陵县城城墙很高,一开始攻城的时候是每3个战士一个梯子,敌人火力密集,战士不是被子弹打下去,就是在城头被刺刀刺死,要么就是梯子被推翻摔死,180个战士死了60个,从下午3点打到晚上2点,还是没打下来,我看不行,就问连长周青,有没有大炮,周青说大队部有一门日本大炮,不过只有28发炮弹,我说炸城门肯定够了,于是调来大炮,炸开了大门,可是还是攻不进去,因为城周围有11个碉堡,其中城门上有三个,必须要端掉碉堡,才能攻克南陵县城,于是我问吴文岁有没有枪榴弹,他说有,我算了一下,11个碉堡需要调集100个枪榴弹,吴文岁把战斗任务交给了我,我检查枪械的时候发现只有4只快枪,其中还有2只枪没有撞针,于是又调来13杆枪,共15杆,我把每5人分一组,第一个对准敌人机枪口放枪榴弹,一个战士背炸药包马上就往碉堡方向跑,第二个战士继续对敌人的机枪口放枪榴弹,迫使敌人的机枪发挥不了作用,我们距离碉堡大约150米,几枪后,我们的炸药包就已经扔到碉堡里了,2个半钟头,我们就拿掉9个碉堡,缴获320根七九步枪,9挺机枪,收获颇丰,6点的时候,敌人的增援部队来了,我们撤回。
回到大队部,开总结会,连长夸我有办法、有脑子。过了几天,陈登明把我找去,要我当连长,我不干,陈登明说这是命令,必须服从,我说我不识字,不会步兵操典,陈登明说,这个不难,只要肯学,他可以教我,从那天起,他开始教我步兵操典,他说国民党部队有360条,共产党部队有259条。记住见到长官有三不敬礼,一是剃头不敬礼,二是澡堂洗澡不敬礼,三是在厕所不敬礼。他告诉我,当兵不一定要有文化,有脑子、机灵反应快、会打仗就行。
1944年10月,在南陵县,我们游击大队遭到日本军队重创,部队打散了,我和3个战友回到茅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