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1,075 次
2016-08-17 16:35:39

周国山
曾用名:周隆柏,男,1924年4月生
部队番号:国民革命军第26军32师95团团部卫生队
从长官 军长:丁治磐
部队职务:卫生员
1939年左右被抓壮丁充军,按照当时兵役制度,周家五个孩子需要抽丁二人,老人和三哥同时被抽入抗战部队,被乡保长送入县政府后,被26军接收人员带走,后在湖北沙市,荆州一带参加军队,因念过几日小学,长官安排在了团卫生队学习医学,进入在国民革命军第26军32师95团团部卫生队。老人说道32师是老西北军,老人回忆后来军长叫丁治磐,师长姓王,团长也姓王。 刚入伍在湖北沙市,随后不久,参加宜昌保卫战一直驻扎再宜昌三斗坪,当时41师、44师、32师三个师参加了这一战役,战役结束后该部队从五战区编入九战区开赴湖南作战。近一年后,第二年秋,收稻子时,又赴长沙参加第二次会战,过旧年时打第三次战役。老人记得当时2营5连100多人战后仅剩20余人,老人说和日本有飞机,坦克,我们装备很差,牺牲了很多中国士兵,老兵说到卫生队主要负责治疗外伤,常见的就是枪伤,炮弹片划裂伤,日本的步枪打入身体进口和出口形成的贯通伤伤口很小,前后差不多,我们的步枪枪伤是进口小,出来的伤口大,一般击中胸部和头部死亡率极高,老人在长沙会战时被日军的炮弹击中房梁,落下砸中右臂关节,现在不能弯曲。落下终生残疾。
之后随26军坚持抗战胜利,日本人投降后,国军整编裁军,老人离开部队,被安排在上海当消防队员,从事医务急救。结婚生子,夫人生下一子,取名耀森,
解放前,一位原26军营长在老人那里寄存一皮箱,久未取走,后老人打开看到里面有一支枪和少许衣物,老人因用处不大,故将这支枪送给了一个当过警察的同事。没想到这个同事后来被查出是特务,该人供出老人。
老人1954年被判无期徒刑。送上海监狱服刑,后监狱搬迁山西太原,后监狱迁到祁县,在监中从事医护工作,25年后,老人于1978年出狱,被安排到祁县棉织厂工作,因久未转正,愤然离开,凭借医术在当地开办诊所聊以度日,
老人原来在上海有妻室,育有一子,入狱后离婚,老人回忆入监时孩儿不足五岁,夫人协同来探望一次,后因通讯落后或是改嫁他人,现在无联系。在祁县有没有再娶,没有子女。我们问老人是否还会想起他们,老人说,想啊,但是找不到了,也就从没有找过,我们问孩子叫什么,他用颤抖的手写下了,徐耀森,离婚后他随母姓老人说。
老人无依无靠,在当地无亲无故,没有生活来源。幸亏原来在诊所的一个徒弟收留,才得以有一落脚处。徒弟一家很和善,也是心善之人,一起生活也有七八年的光景,徒弟一家典型的农家境况,我们到来的时候正在剥玉米,黄澄澄的一片,在午后的阳光映衬下院子显的分外金黄。
我们在给老兵戴上抗战胜利纪念章,山西团队的致敬礼金和奉上龙越致敬大礼包的时候,他眼里噙着的泪水,再难以控制,默默的终于流了下来,我知道我们又触碰到了他内心最柔软的东西,我还是问了老人最后一个问题,您这一辈子经历这样多,有何感受,他沉默了几十秒,茫然的看着地面,说到,中国人讲究个命数,也许我命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