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1,679 次
2016-08-22 14:55:04

付玉典,男,1927年8月1日生
入伍时间:1942年
入伍地点:松滋
部队番号:79军重机枪连
部队职务:士兵
我15岁,被唯兵乡第7保(又好象是17保)保长付生明抓壮丁,送到谢家屋场乡公所,住了一夜第二天送到麻水坪的县政府,当时县里还说我太小,付生明跟他们说,如果不要的话,以后就年轻兵都没的送了。呆了三天,再又送到刘家场,当时说让我们考出国兵,有100个名额,我考取了(所谓考试,实际就是体检),在刘家场住了两夜后,被师管区送到长阳、五峰的知丘县城去坐飞机,但被告知去迟了要打转,在那住了一夜后就把我们送到湖南的方石坪,好象是归石门县管,在那分到79军重机枪连,在方石坪住了大约两星期。我们军长叫王甲本,他人有点胖,治军极严。在79军我穿灰色衣服草鞋,一天24两米,吃青菜。我们只有班长是枪手,他还管枪筒,其他士兵会打,但不让开枪,只挑子弹和背架子,重机枪是叫马什么的,一个弹带250发,我挑子弹一次挑500发,轻机枪25发,冲锋枪,也是25发,还用过中正式步枪,打一发拉一发。年初经石门到衡阳,出发时还没栽秧,到衡阳时大概是4、5月份,已经在栽秧了。我参加的第一场战斗就是在鸡窝山,打了一天一夜,我们是专门掩护步兵的。在鸡窝山我们输了,被打散了,后来得知王军长死了,我们经过洞口、贵阳到了安顺驻防个把月,当时我逃跑想回家,离开了79军却又被74军抓住了,跟我们说只有仗打完了才有可能回家,我被分到74军独立团榴弹炮营,那炮完全是个瞎子,靠观察兵才能打,两个人装炮弹,一个人调准拉绳子,炮弹头就有这桌子长(60-70公分),一个炮弹很长的,听到鬼子投降时我们正在安顺。鬼子投降第二年我们去南京接收日军装备,在那我们守南京飞机场个把月,穿的卡其布皮鞋,戴长形帽子,中间有条槽,我们还发有鬼子用的三八式步枪,可连打五发,一打一响嘎嘣。一天2两猪肉4两花生米。后来部队整编,我又被分到74军辎重团赶马车搞运输,专门运子弹。我们是在南京摇化门坐上火车,到山东八拉庙下的火车。后来参加淮海战役被解放收编,我大概是在全国解放当年8月份回家的。我记得79军的战友有枝江的刘志新、斯家场的艾世友,74军的四川李文全。我运气很好,在战场上没有挂过彩。后来闲聊时,老兵提到说,老东的骑兵很厉害。
(文革时老兵将所有证件烧毁,逃过一劫。目前老伴健在,育有3儿3女,身体还可以,耳朵不聋。每年补贴660元,高龄补贴每月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