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1,073 次
2016-09-18 09:51:47

朱信珍 ,男, 1921年12月9日生
桂军46军补充团、川军72军
老人自述:老人于1943年家中五兄弟抽丁入伍,与哥哥弟弟一同入伍,一起到桂林参加新兵训练,然后一起到湖南编入不同部队后分散,大哥至今杳无音信,弟弟在45年后受伤返乡,80年代去世。
老人开始从忻城步行到宜州集合,在宜州停留七天后坐上军车前往桂林,在桂林一个叫石木乡的地方驻扎下来,参加新兵训练。在桂林训练两个月后,随桂军46军补充团开往湖南衡阳,在湖南衡阳编入川军72军。老人说当时川军兵员不够到桂军46军补充团征集新兵,当手大家都不愿意去川军部队,没有人主动报名进入川军,这样部队长官采取点名方法,士兵里凡是年龄为21、22、24岁均被点名站出来编入川军72军,因不识字,部队长官姓名现在均回忆不起来,后来随川军部队在湖南衡阳常德一带与日军交火,在常德一带与日军反反复复第包围、反包围的拉锯战,在在混战中部队被打散与部队失去联系,与原来一起参加川军部队的几位桂系士兵一道,从常德到衡阳,沿着火车路步行回到广西。一同从常德回来的战友有两位鹿寨人,两位上林龙山人。
老人记得所在班级有正副班长两人班长姓陆,贵州人,士兵10人,士兵大多数为四川人,所发武器为土落壳枪,枪支每次课同时发出五颗子弹,手榴弹两颗,军服为土黄色的棉布衣服,一套棉衣两套单衣,草鞋。记得与日军交火时正值冷天,身上穿的棉衣不方便作战而脱掉吗,子弹用两条皮带拴住,共100发子弹,加上配备挖工事用具锄头铲子,能装上两斤生米的米袋,士兵的整个装备有80斤重。战时日军进攻是均是一排排人集中进攻,而国军采取的是三人位一组呈散状进攻,所持武器均不好使用,常常在作战中枪支卡壳子弹发不出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