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1,047 次
2016-09-18 10:06:02

陆瑞后, 男, 1911年8月10日生
国军46军170师一团一营
1911年8月出生于广西来宾县石牙乡莲花村,家中兄弟六个,本人排第六。当时全家举家支持二哥陆瑞雄、四哥陆瑞良在柳州读书,他们均考上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国军打日本鬼子;1942年征兵时,老人从党村应征入伍。1942年三月从家乡出发,到当时的来宾县府老城厢集中,半个月后搭乘拉煤火车开往柳州,经过桂林到达湖南衡阳。部队在衡阳下火车停留一天,又接到命令开回桂林,到达桂林后驻扎下来(部队驻扎地方名字老人记不起了)。在桂林被正式编入国军46军170师一团一营,军长师长名字不知道,团长陈济恒,全州人,营长陈光耀(尧)湖南衡阳人,连长钟定才,排长谢绍敏,桂林人。部队给每位士兵发了两套土黄色军服,裤子是中裤,帽子上有好多颗星星的帽徽,一双胶底黑色布面的布鞋。所在部队在桂林进行军事训练,每天练习跑步、投弹、爬行、射击、刺杀等科目,记得部队训练排队是唱的歌曲:“东北三省好地方,华北五省有江南,可怜百姓被遭殃,扛起枪杆上战场,硬跟日本打一仗,军民团结一条心,打倒日本保家乡。”部队在桂林训练一年多以后,日本鬼子打到了湖南省,部队接到命令再次开进湖南省,在湘潭老人第一次与日军作战,此次作战老人担任重机枪手,作战冲锋时冲锋在前。一部重机枪由五位士兵使用,其中两位士兵负责挑子弹和水,两位士兵负责抬机枪的左右两边,一位士兵负责机枪前面。老人说所使用的重机枪枪管如同装菜的大海碗那么大,管里面要装有水,作战时连续射击枪管会发热,甚至发红烫手,这样枪管要时时把管内的烫水倒出来换上备用的水,方可以继续作战。湘潭一战后部队奉命开进衡阳城,老人说当时的衡阳城已经人去城空,城里没有普通百姓的身影。老人所在部队在衡阳城外担任作战任务,衡阳战役未结束就奉命开会桂林,准备死守桂林。1944年10月底11月初,老人所在的46军170师在桂林东面担任作战任务,当时老人同样担任重机枪机枪手冲锋在前。后部队抵挡不了日军的飞机大炮不停的轰炸,士兵伤亡严重,在桂林东面坚持了三天以后,部队撤退到桂林的西面,准备占领一个山头。就在向山头急行军过程中,离山头顶峰有几丈远的地方,老人被日军炮弹击倒在地,左手手臂中间关节骨断肉裂,伤情严重,已无法继续扛起重机枪。老人说当时排长看到他伤情严重,命令他从山头的另一面跑出去,到附近一个叫平安村的地方,找排长家的亲戚---一位姓邓的医生医治他被炸断的手。这样老人离开部队找到排长亲戚邓医生,并在邓医生家疗伤,11天后邓医生家为躲避日军袭击,准备搬到大山里居住,老人决定不再跟随邓医生继续疗伤,从桂林附近走路回到柳州,在柳州得到熟人相助,停留了三天后返回家乡,从此在家乡务农生活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