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抗战老兵王茂林
浏览:1,900 次 2016-09-29 14:11:37
IMG_20160313_130838   王茂林, 男, 1923年8月26日生 骑兵9师独立14旅28团步兵营2连 1940年加入国民革命军骑兵9师独立14旅28团步兵营2连,师长张占魁、团长马兴国、连长张占云。曾在山西长治两次与日军作战。 1940年,王茂林入伍后的第一个冬天,就在长治南的一个小土山与日军碰上了。 “当时长治已经沦陷了。我们连到达长治时天色已晚,为了不被日军发现,连长命令我们分散扎营。我所在的班共12人,选择在一个偏僻的小树林里扎营。当天夜里,我们班的哨兵发现了进攻的日军。当时日军已经离我们很近了,我们奋起反抗。可我们的武器不如对方,对方有重机枪,我们12个人总共只有8杆枪,其中4杆枪还有毛病。打了几发子弹后枪膛一发热,就打不出子弹了。”提起当年的一仗,王茂林很懊恼。 枪不够,王茂林就和战友们一起,拿着大刀冲上去与日军搏斗。 看到敌我武器悬殊,班长命令全班人员撤退。 “当时的情况很危险,日军离我们很近。翻过一座山岗时,班长为了让我们先撤,自己留在最后面,结果被日军杀害了。”说到班长的牺牲,王茂林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擦了擦泪水,调整一下情绪,他继续说,“也许是老天爷在帮我们,翻过山岗之后突然遇上了大雾,能见度只有一两米。在大雾的掩饰下,我们终于安全撤退。” 第二次与日军相遇是在十几天之后。 原来,得知这一带有国民党,日军一直在寻找王茂林等人的下落。 王茂林说:“当时,我们已经离第一次与日军战斗的地方50公里左右了。日军为了寻找我们,出动了侦察机。为了不被对方发现,我们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因为一旦被对方发现,日军就会迅速派出地面部队来攻打我们。还好,这次相遇,我们的大部队在我们没有被侦察机发现之前就来接应我们了。随后,我们被安全转移,大部队主力军与日军进行战斗。可由于兵力悬殊,大部队的主力军也没有打赢。” 两次战斗都没有取得胜利,这让王茂林直到现在还耿耿于怀。王茂林的女儿王秋月告诉记者,父亲以前从来不讲这两次战斗的细节。每次自己忍不住问他时,父亲总是说:“有什么好讲的,都是败仗。” “当时的武器实在是太落后了。我也总是安慰父亲,别人拿重机枪,你拿刀,怎么能打赢呢?”王秋月说。 “如果当时我们的武器再先进一点儿就好了。”听到女儿的话,王茂林喃喃自语道。 1943年,王茂林随部队调到陕西省陇县羊马河整编,与东北军骑三军并编为骑九师。 “当时我被编到26团当文书上士,分到师部译电室译电。1943年底,我又被调到军需处负责收发文件。次年2月,我被调到骑九师驻西安办事处,协助办事处主任崔仲英办公。3月,我晋升为代理少尉,在会计科审核全师精算表、统计表,后升为上尉。”王茂林说。 1944年,王茂林考入西安军需学校十四期学员第二班学习。当时的名誉校长是蒋中正。1945年3月,王茂林毕业,被分到四十六师。 王茂林说:“之后不久,师长张占魁到河南省上蔡县招兵,我跟着张占魁当会计。1944年6月,我们回西安交兵。之后,我和军官们被编入军官总队。1946年夏天,我考入中央训练团财政班,学习半年后被分配到国税稽征局。1948年10月,我请假回到家乡上蔡县,参加过剿匪反霸及土地改革,帮助当地政府丈量土地,结算公粮。解放后,我被招到东北矿务局工作数年,现已退休。” “忆往昔,百感交集。”王茂林回忆起当年的生活,用了7个字进行概括。